×

圣人之徒造句

"圣人之徒"是什么意思   

例句与造句

  1. 此外,刘敞还有《疑礼》一文,说“今之礼,非醇经也”,乃“圣人之徒合百说而杂编之”。
  2. 所以孟子又说:“能言拒杨墨者,皆圣人之徒也(能够反对杨墨学说的,都是圣人的门徒)。
  3. 便在中国,只要心思纯白,未曾经过“圣人之徒”作践的人,也都自然而然的能发现这一种天性。
  4. 但也有人认为“迁善”二字出自汉代杨雄的《法言?学行》:“是以君子贵迁善,迁善也者圣人之徒与!
  5. 但既如上言,中国家庭,实际久已崩溃,并不如“圣人之徒”纸上的空谈,则何以至今依然如故,一无进步呢?
  6. 圣人之徒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7. 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六十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8. 但既如上言,中国家庭,实际久已崩溃,并不如“圣人之徒”纸上的空谈,则何以至今依然如故,一无进步呢?这事很容易解答。
  9. 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辞、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师法程而不可易者也。
  10. 王充说他有“鸿茂参圣之才”,韩愈赞他是“大醇而小疵”的“圣人之徒”,司马光推尊扬雄是孔子之后超越孟子、荀子的一代“大儒”。
  11. 为想省却许多麻烦起见,我们便该无须客气,尽可先行占住了上风,摆出父亲的尊严,谈谈我们和我们子女的事;不但将来着手实行,可以减少困难,在中国也顺理成章,免得“圣人之徒”听了害怕,总算是一举两得之至的事了。
  12. 因此,中国文人的祖师爷孔夫子,还加冕一个“百代素王”的盛名,历代帝王专门跑到山东曲阜去祭孔,搞一番形式主义的崇敬;说穿了,这与《西游记》中玉皇大帝封孙悟空一个“齐天大圣”的番号,是差不多的意思,不过给后来的圣人之徒一种虚幻的满足罢了。
  13. 他的好友无碍居士在该论的序中说:“无尽居士深造大道之渊源,洞鉴儒释之不二,痛夫俗学之蔽蒙,不悟自己之真性,在日用之间颠倒妄想,不得其门而入,深怀愤嫉,摇唇鼓舌,专以斥佛为能,自比孟子拒杨墨之功,俾后世称之以为圣人之徒,聋瞽学者,岂不欺心乎?
  14. 他指出:“自孔氏诛少正卯,著‘侮圣言’、‘非圣无法’之厉禁;孟轲继之,辟杨墨,攻异端,自附于圣人之徒;董仲舒对策,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韩愈《原道》‘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之说昌;于是儒教专制统一,中国学术扫地!
  15. 明方孝孺对正统和非正统有这样的看法,他说:“仁义而王,道德而治者”为正统,如三代之君;汉唐宋“虽不敢几乎三代,人其主皆有恤民之心,则亦圣人之徒也”,而“取之不以正”“守之不以仁义,戕虐生民”,“夷狄而僭中国、女后而据天位”(《逊志斋集》卷二,《释统》),皆为变统。
  16. 他曾在一次讲学中说过:鲁迅在著名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所说,中国的“圣人之徒”“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集中表达了五四一代人对于父辈的不满,五四是个反传统的年代,是个“打死父亲”的年代,五四文学的父亲形象都是负面的;而《背影》不同,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里,它第一次重点刻画了一位正面的父亲形象。
  17. 更多例句:  上一页    下一页

相邻词汇

  1. "圣人遗物"造句
  2. "圣人与罪人"造句
  3. "圣人之路"造句
  4. "圣人之年"造句
  5. "圣人之言"造句
  6. "圣日"造句
  7. "圣日比目鱼"造句
  8. "圣日耳曼"造句
  9. "圣日耳曼昂莱"造句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日本語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