阍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閽)
hūn ㄏㄨㄣˉ
1)宫门:叩~。司~(看门的)。~闼(宫中小门)。
2)守门,守门人:~者。~人。~寺。
- 阍人 1. 周 官名, 掌晨昏启闭宫门。 ▶ 《周礼‧天官‧阍人》: “阍人, 掌守王宫之中门之禁。” 2. 后世通称守门人为阍人。 ▶ 《礼记‧檀弓下》: “ 季孙 之母死, 哀公 吊焉。 ▶ 曾子 与 子贡 吊焉, 阍人为君在, 弗内也。” ▶ 唐 韩愈 《后二十九日复上书》: “书再上, 而志不得通, 足三及门, 而阍人辞焉。” ▶ 章炳麟 《官制索隐》: “观今时州县, 不任佐贰吏员, 而独任己之阍人。 以佐贰有官位, 吏员有世及, 皆不能曲从己意, 故惟阍人为可恃。”
- 阌 (閿)wén ㄨㄣˊ1)〔~乡〕地名,在中国河南省灵宝县。
- 阍从 守门的奴仆。 ▶ 清 李渔 《怜香伴‧议迁》: “费尽俺菩萨低眉, 怎当他金刚面孔, 更难当那虎狼阍从。”
- 阋蹏 阋蹏(鬩蹏)拼音:xì dì 注音:ㄒㄧˋ ㄉㄧˋ 词语解释薄而小。《汉书·外戚传下·教成赵皇后》“赫蹏书”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今谓薄小物为鬩蹏。”
- 阍侍 守门的奴仆。 ▶ 唐 李商隐 《为举人上翰林萧侍郎启》: “顷者曾干阍侍, 获拜堂皇。”
- 阋蹄 阋蹄拼音:xì tí 注音:ㄒㄧˋ ㄊㄧˊ 词语解释薄而小。
- 阍吏 守门的小吏。 ▶ 唐 马总 《大唐奇事‧管子文》: “阍吏谓曰: ‘朝廷新命相国, 大僚尚未敢及门, 何布衣容易谒之邪!’”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六: “执政既日接客, 至休日, 则皆杜门不复通。 阍吏亦以榜揭于门曰: ‘假日不见客。 ’”
- 阋讼 争讼;争论。 ▶ 《隋书‧李士谦传》: “有兄弟分财不均, 至相阋讼, 士谦 闻而出财, 补其少者, 令与多者相埒。” ▶ 章炳麟 《答铁铮》: “上自 孔子 , 至于 孟 荀 , 性善性恶, 互相阋讼。”
- 阍守 守门人。 ▶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 “ 知之 愤痛成疾, 因为诗, 写以缣素, 厚赂阍守以达。”
- 阋很 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