镫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鐙)
dèng ㄉㄥˋ
1)挂在马鞍两旁的铁制脚踏:马~。~骨(听骨之一,形状像马镫)。
- 镫仗 见“ 镫杖 ”。
- 镪道 输送财赋的道路。 ▶ 汉 贾谊 《上都输疏》: “天子都 长安 , 而以 淮 南东道为奉地, 镪道数千, 不轻输致, 郡或乃越诸侯, 而远调均发徵, 至无状也。”
- 镫台 灯台。 灯盏底座。 ▶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六》: “琉璃厨十数, 映列古铜器刀匕权衡镫台之属, 绀碧盎然。”
- 镪水 qiāngshuǐ[strong acid] 能起化学反应的酸
- 镫子 dèng zi镫。
- 镪宝 指银锭, 钱财。 ▶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徐麟士》: “今日拥镪宝, 对佳丽, 载 西施 一舸以东, 艳福亦不浅哉。”
- 镫杖 亦作“镫仗”。 即镫棒。 ▶ 《宋史‧仪卫志四》: “白柯枪五十, 哥舒棒十, 镫仗八。” ▶ 《宋史‧仪卫志六》: “镫仗, 黑漆弩柄也, 以金铜为镫及饰, 其末紫丝绦系之。” ▶ 《元史‧舆服志二》: “次执镫杖者六十人。” ▶ 《三才图会‧器用六‧镫仗》: “镫杖即镫棒。 ▶ 唐 李光弼 骑将以镫杖毙 仆固瑒 卒七人, 故制此。”参见“ 镫棒 ”。
- 镪 (鏹)qiǎng ㄑㄧㄤˇ1)钱串,引申为成串的钱。后多指银子或银锭。·参考词汇:strong acid鏹qiāng另见qiǎng白镪 镪水
- 镫棒 古代一种棒形武器, 其一端饰马镫形铜制品。 后用作仪仗。 ▶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行仪卫》: “或执大斧者, 胯剑者, 执锐牌者, 持镫棒者。” ▶ 《三才图会‧仪制四‧镫杖》: “《宋朝会要》云: ‘镫棒, 黑漆弩柄也。 金铜为镫状, 饰其末, 紫丝绦系之。 ’ 元 制: 朱漆竿上以金涂马镫。 今制为金龙首衔马镫, 贯于朱漆棒首, 仍以金饰棒末。”
- 镩子 cuān zi冰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