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鉚)
mǎo ㄇㄠˇ
1)用钉子把金属物连在一起:~钉。~接。
- 铆劲 铆劲 基本解释:方言。集中并使出全力:铆劲干活。
- 铅鼎 炼丹炉。 铅为道家炼丹的主要原料, 故名。 亦借指道家修炼之事。 ▶ 宋 苏轼 《临江仙‧龙丘子自洛至蜀作此记之》词: “ 龙丘 新洞府, 铅鼎养丹砂。” ▶ 宋 苏轼 《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 “自此养铅鼎, 无穷走河车。” ▶ 施元之 等注引 杜光庭 《仙传拾遗》: “ 刘无名 , 有真人示以阳炉阴鼎柔金炼化水玉之方, 伏汞炼铅成朱髓之诀, 以铅为君, 以汞为臣, 八石为使, 黄芽为田。”
- 铆劲儿 mǎo jìnr集中力气,一下子使出来:几个人一~,就把大石头抬走了|铆着劲儿干。
- 铅黛 亦作“铅黛”。 1. 搽脸的铅粉和画眉的黛墨。 妇女化妆用品。 ▶ 南朝 齐 王融 《法乐辞》之十一: “闺中屏铅黛, 阙下挂缨簪。” ▶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铅黛凝春态, 金钿耀水嬉。” ▶ 清 徐士銮《宋艳‧奇异》: “夜深不须治铅黛, 睡妆故自佳。” 2. 引申指妇女用粉黛等化妆打扮。 ▶ 明 刘基 《玉涧和尚西湖图》诗: “重楼峻阁竞铅黛, 媚柳娇花使人爱。”
- 铆工 liu gong①属铆接工作。②做铆接工作的工人。
- 铅黄 1. 铅粉和雌黄。 古代妇女化妆用品。 ▶ 唐 卢纶 《皇帝感词》: “铅黄艳河汉, 笑语合笙镛。” ▶ 宋 周邦彦 《丑奴儿‧咏梅》词: “洗尽铅黄, 素面初无一点妆。” ▶ 《文明小史》第五八回: “依了他的话, 果然打开镜子, 细匀铅黄。” 2. 铅粉和雌黄。 古人常用铅粉和雌黄点校书籍, 故称校勘之事为“铅黄”。 ▶ 唐 杨炯 《公卿以下冕服议》: “尽南宫之粉墨, 不足写其形状;罄东观之铅黄, 无以纪其名实;固不可毕陈于法服也。” ▶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四: “尝校改字之法, 刮洗则伤纸, 纸贴之, 又易脱。 粉涂则字不没, 涂数遍方能漫灭, 惟雌黄一漫则灭, 仍久而不脱, 古人谓之铅黄, 盖用之有素矣。” ▶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下》: “故书成证俗, 未足比其铅黄。” 3. 矿物名。 俗称氧化铅。 化学成分为Pbo。 通常成鳞片状、土状或块状。 主要见于某些硫化物矿床的氧化带, 系含铅硫化物氧化后的产物。 人工制成的铅黄用于制釉和黄色颜料。
- 铆接 mǎojiē连接金属板或其他器件的一种方法,把要连接的器件打眼,用铆钉穿在一起,在没有帽的一端锤打出一个帽,使器件固定在一起。
- 铅驽 亦作“铅驽”。 铅刀驽马。 喻低微的能力。 ▶ 《南齐书‧王融传》: “但千祀一逢, 休明难再, 思策铅驽, 乐陈涓壒。”
- 铆钉 mǎodīng铆接用的金属元件,圆柱形,一头有帽。
- 铅霜 1. 化妆用的铅粉。 ▶ 宋 周邦彦 《大酺‧春雨》词: “墙头青玉旆, 洗铅霜都尽, 嫩梢相触。” ▶ 元 吴澄 《渡江云》词: “笑痕添酒晕, 丰脸凝脂, 谁与试铅霜。” 2. 药名。 可黑须发。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铅霜》﹝修治﹞引 苏颂 曰: “铅霜, 用铅杂水银十五分之一合炼作片, 置醋瓮中密封, 经久成霜。”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铅霜》﹝附方﹞引《普济方》: “梳发令黑。 铅霜包梳, 日日梳之, 胜于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