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下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xiàxià
①最下等;最差:~策。
②指比后一个时期更往后的(时期):~星期。
- 下 xià ㄒㄧㄚˋ1)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2)等级低...
- 一下下 1. 一下又一下。 表示动作接连不断。 ▶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四摺: “打的我昏迷, 一下下骨节都敲碎。” ▶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 “山冈上一个少年在那里打弹子, 山洞里嵌着一块雪白的石头, 不过铜钱大, 那少年觑的较近, 弹子过处, 一下下都打了一个准。” ▶ 张天翼 《春风》: “外面那个篮球--给一下下拍在水泥地上, 发出了一种又麻木又沉重的声音。” 2. 一下子, 一会儿。 ▶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 “你到俺屋里去一下下。” ▶ 路翎 《王兴发夫妇》: “没得关系, 一下下就转来!”
- 下下人 指凡庸的人。 ▶ 《坛经‧行由》: “下下人有上上智, 上上人有没意智。” ▶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 “世间惟下下人最多, 所谓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 秦牧 《艺海拾贝‧惠能和尚的偈语》: “‘下下人’‘卑贱者’, 这些话是针对旧社会流行的观点故意说的反面话。”
- 上上下下 1. 对一个集体中从上到下所有人的总称。 ▶ 《水浒传》第四九回: “他又上上下下都使了钱物, 早晚间要教 包节级 牢里做翻他两个。” ▶ 《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 “这样商量定了, 过了明日后日两天, 就可上路, 也省得伯父上上下下, 人马山集的在此久坐。” ▶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她心地慈祥, 口里唠叨, 知悉 曾 家事最多, 有话就说, 曾 家上上下下都有些惹他不起。” 2. 谓从头到脚。 ▶ 《红楼梦》第九三回: “众人拿眼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 ▶ 《儒林外史》第二七回: “那少年把 鲍廷玺 上上下下看了一遍。” ▶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一: “八仙桌前, 豆油灯下, 萧队长 仔仔细细上上下下打量他。” II上下往返。 ▶ 《朱子语类》卷九三: “ 邓子礼 问: ‘ 孟子 恁地, 而 公孙 、 万章 之徒皆无所得?’曰: ‘也只是逐 孟子 上上下下, 不曾自去理会。 ’”
- 下下细细 犹详详细细。 ▶ 艾芜 《我的青年时代》一: “看一会我, 又看一会转学证书, 好像转学证书贴有我的像片, 须要下下细细对看一般。”
- 下上 1. 下等中的上等, 即第七等。 ▶ 《书‧禹贡》: “厥田惟下上。” ▶ 孔 传: “田第七。” ▶ 《汉书‧地理志上》: “田下上, 赋下中三错。” ▶ 颜师古 注: “田第七, 赋第八, 又杂出第七至第九, 凡三品。” 2. 同“ 上下 ”。 谓高低。 ▶ 《诗‧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 下上其音。” ▶ 毛 传: “飞而上曰上音, 飞而下曰下音。” 3. 同“ 上下 ”。 指高处和低处。 ▶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 石错出其间, 如林立, 如士骑满野, 千里下上, 不见首尾。” ▶ 宋 梅尧臣 《和平叔道傍竹》诗: “下上乏佳禽, 左右杂枯桑。” 4. 同“ 上下 ”。 犹言古今。 5. 同“ 上下 ”。 长幼;尊卑。 ▶ 明 李东阳 《贵君墓碑铭》: “理家四十年, 下上辑睦如一日。” II从高处到低处, 又从低处到高处。 ▶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诗: “君隐磷而出没, 望嵚岑而下上。” ▶ 宋 梅尧臣 《观文丁右丞挽词》之二: “白马悲鸣驻, 黄鹂下上飞。”
- 下三烂 xiàsānlàn〈方〉①下贱。②指下贱、没出息的人。‖也作下三滥。
- 下不为例 xià bù wéi lì 【解释】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做。表示只通融这一次。【示例】你说过~,所以这事我不敢再提了。【拼音码】xbwl【灯谜面】棋犯规;莫照棋谱落子【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分句;用于违规等【英文】not to be repeated
- 下三流 谓地位低微。 ▶ 茅盾 《手的故事》: “可是, 下三流的人们很有会几手的, 他们仍旧要来, 怎么办呢?”
- 下不了台 比喻处境尴尬, 事情难以了结。 杜鹏程《延安人》: “ 黑成威 说: ‘没有你妈这一员战将, 料你今日也下不了台!’” 茹志鹃 《新当选的团支书》: “从这点来说, 他几乎是十分严肃, 上次他姨妈拿了张照片来给他‘介绍’对象, 他当面就给撕了, 弄得他姨妈尴尬得下不了台。”
- 下一钩子 敲一下竹杠。 ▶ 明 朱有炖 《曲江池》第一摺: “钱!你也下一钩子。”
- 下不去 犹过不去。 谓使人难堪。 ▶ 郭沫若 《甘愿做炮灰》第三幕: “她就当着大家给 高先生 下不去, 把文章也退还了。” ▶ 茅盾 《锻炼》十五: “如果那家夥引来了一两个, 当场和你们一吵, 那不是太叫你们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