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 动 1.tenir d'une main ferme;empoigner~枪tenir en
- 摄 动 1.attirer;absorber;assimiler 2.recueillir
- 摄影 动 1.photographier~记者reporter photographe 2.filmer
- 摄影机 名 caméra
- 影 名 1.ombre;image;reflet 2.impression vague
- 机 名 1.machine;mécanisme缝纫~machine à coudre.
- 的 助précédé d'un mot s'emploie comme qualificatif ou
- 的人 esclave buveur,euse donneur,euse dénommé,e
- 人 名 1.être humain;homme;personne男~homme. 2.personne
- 摄影机 名caméra
- 全息摄影机 holographe
- 天顶摄影机 Caméra zénithale
- 彩色摄影机 caméra-couleur
- 电影摄影机 caméra
- 航空摄影机 aérophoto
- 道路摄影机 caméroute
- 金摄影机獎 Caméra d'or
- 高速摄影机 Caméra haute vitesse
- 大像幅摄影机 chambre de grand format
- 摄影机安装队 équipe d’installation des caméras
- 终点摄影机(赛跑) photo-finish
- 隐藏摄影机 (电影) Caché
- 给摄影机装胶片 charger une caméra
- 网路监控摄影机 Caméra IP
- 超八毫米摄影机 caméra en super-huit
- 完成于1929年《持摄影机的人》是一部具有很强纪实性和多义性的作品。
- 米哈伊尔?考夫曼(Mikhail Kaufman,1897-1980)为“电影眼睛派“的重要成员,吉加?维尔托夫(Dziga Vertov)的弟弟,他与维尔托夫合作最著名的还是那部《持摄影机的人》(1928),而他正是影片背后那个持摄影机的人。
- 在这里,“现实的渐近线”不仅是指电影复原现实的程度,即要无限接近现实;而且还指人和现实的关系,即手持摄影机的人要无限接近现实,要身在现实之中,尤其是在现实的苦难和困境中。
- 「世界纪录片」单元就搜罗了来自美国、奥地利、荷兰、俄罗斯、韩国和德国等地的经典作品,题材多样丰富,巴巴拉.库伯(Barbara Copple)《美国梦》、伊文思(Joris Evens)《风的故事》、Mark Kitchel《伯克利的六十年代》、维尔托夫(Dziga Vertov)《持摄影机的人》、朴基佰《灵媒》及里芬斯达尔(Leni Riefenstahl)《奥林匹亚》等。
- 米哈依尔导演的作品只有两部,《莫斯科》(1927)和《春天》(1929),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部作品可以看成是《持摄影机的人》的姐妹篇,因为从主题和风格上来说,三部影片都有相通之处-即“城市交响曲”,反映城市人们每天工作生活的纪录片,这种通过摄影和剪辑把各种生活画面拼接成一首富有诗意的交响诗的纪录风格在苏联的代表正是维尔托夫的电影实验小组。
- 《莫斯科》是考夫曼对鲁特曼尼的《柏林:大都市交响曲》的一次精彩回应,同时也可以看做是《持摄影机的人》的前奏,所以能把这三部影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应该是一件有趣的事,当然我目前没这时间,大家可以自己去对照一下,但米哈依尔的摄影和构图以及蒙太奇剪接依然保持着一贯的先锋性,慢速摄影(马车那一幕)逆向剪辑等在影片中都能看到,比如在跳水的那一幕中,人从水中跃回高台,使人联想起维果的《尼斯景象》。
- 他的处女作、纪录长片《尼斯景象》(A ProposdeNice,1930),与当时苏联“电影眼”(Kinoeye)理论的提出及实践者、《持摄影机的人》一片的导演维多夫的弟弟米哈依?考夫曼合作,这部长仅20多分钟的短片一反当时纪录片忠实、刻板的传统,完全不按牌理出牌:影片以类似《持摄像机的人》的拍摄方式,以摄影机纪录尼斯的社会万象,带着极度批判的目光来凝视这个小城的贫富悬殊;但它又与《持》的“所见即所得”不同,以大量蒙太奇手法讽刺上流社会的奢华与堕落,譬如将度假者的片断接到浅滩上的大鳄,上一个镜头是嘉年华狂欢、下一个镜头则接上墓园的空镜……此片镜头的灵活性,思维的跳跃性,随手拈来的神来之笔,足见维果的顽童之心。